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建设 > 人才队伍 > 王维珍

王维珍


   姓名:王维珍

   职务/职称: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所在部门:直接利用技术研究室

个人简介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直接利用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科技部、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力及化工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专家库评审专家。

1994.09-1998.06,在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腐蚀与防护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05-2006.06,在职攻读中国海洋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一直在淡化所工作,在工业水处理技术领域长期从事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再生水利用等水处理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同时,为夯实提升科研创新业务能力,取得工程(投资)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海域使用论证、质检、标准和专利等有关执业资格。

主要学术成果

主持/承担完成有关海水循环冷却、海水淡化和再生水利用技术方面的“九五”~“十四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国家级项目10余项),相关技术成果转化项目80余项,突破数十项关键技术,在海水体系系列药剂研发、系列药剂性能评价专用装置研制、工程应用示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形成一批专有自主技术,整体水平达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1部,主持/组织研制国家、行业标准40余项,申请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

“十四五”以来,重点积极推进攻克核电行业海水循环冷却和海淡水作循环水关键应用技术,策划支撑多个超大型核电工程项目设计有关的10余项水处理技术研发项目立项,已中标且主持/组织完成2项、在研5项,并持续跟进竞标新项目。

  (一)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在研的主要国家、省部级项目,典型技术研发项目

  (1)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专项《海水淡化全流程药剂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经费1194万元)。

  (2)太原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专项《城市热网输配再生水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中课题《再生水热网输配的腐蚀及防控技术》(经费180万元)。

  (3)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厂工程项目《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率及加药动态模拟试验》(经费95万元)。

  (4)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工程项目《海淡水作循环水的重要厂用水系统浓缩倍率及加药动态模拟试验》、《海水循环水系统取排水管线加药动态模拟试验》、《SEC系统水质特性试验及参数监测》(总经费238.73万元)。

  (5)天津北疆电厂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示范工程《海水阻垢缓蚀剂》(经费297.6万元)。

  (二)子课题(任务)负责人,承担完成的主要国家、省部级项目

  (1)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研究》(经费500万元)。

  (2)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经费230万元)。

  (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与装备研发》(经费1000万元)。

  (4)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水循环冷却技术装备产品定型及产业化开发应用》(经费1396万元)。

  (5)天津市“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千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经费100万元)。

  (6)天津市“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海水循环冷却成套技术与装备研究》(经费100万元)。

  (三)通讯作者/一作,发表论文20余篇(列5篇)

  (1)Mingming Hu,Chong Chen,Hao Yuan,Xiaofang Zhao,Yahong Li,Weizhen Wang*.Biofoul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J].Desalin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2018,119(7):118-124.(SCI).

  (2)靳亚鹏,吴芸芳,崔振东,高丽丽,尹建华,王维珍*.低温多效海水淡化铝合金换热管的化学清洗[J].表面技术,2019,48(2):200-206.(EI)。

  (3)王印忠,严军华,高丽丽,阳明,侯相钰,李雪,王维珍*,尹建华.我国首例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运行经验总结[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7,48(5):54-57。

  (4)王维珍,侯纯扬,武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铜合金缓蚀剂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2,38(5):11-14。

  (5)王维珍,侯纯扬,武杰.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腐蚀结垢在线监测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2013,29(13):69-71(74)。

  (四)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专利

  (1)一种海水循环冷却水无磷环保型碳钢复合缓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ZL201210120313.1,发明)。

  (2)一种海水循环冷却水无磷铜合金复合缓蚀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ZL201210121066.7,发明)。

  (3)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药剂性能评价装置和方法(ZL201410723140.1,发明)。

  (4)一体化移动式海水循环冷却药剂评价装置和方法(ZL201410723525.8,发明)。

  (5)一种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水处理调控系统(ZL201420748306.0,实用新型)。

  (6)一种海水冷却系统金属材料腐蚀模拟试验装置(ZL201220183056.1,实用新型)。

  (7)一种海水冷却腐蚀热阻一体化监测装置(ZL201220175806.0,实用新型)。

  (五)第一完成人/技术负责人,研制已发布国家、行业标准

  (1)《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23248-2020)。

  (2)《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1部分:缓蚀性能的测定》(GB/T 34550.1-2017)。

  (3)《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 第4部分:动态模拟试验》(GB/T 34550.4-2017)。

  (4)《反渗透海水淡化药剂动态阻垢性能的测定  周期浓缩循环测试方法》(GB/T 39221-2020)。

  (5)《海水冷却水处理碳钢缓蚀阻垢剂技术要求》(HY/T 189-2015)。

  (6)《铜及铜合金海水缓蚀剂技术要求》(HY/T 190-2015)。

  (7)《海水循环冷却系统设计规范  第4部分:材料选用及防腐设计导则》(HY/T187.4-2020)。

获奖与荣誉

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12项(一等奖2项、个人奖1项、集体奖4项)

  (1)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二等奖(5)。

  (2)2018年,海水循环冷却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系列标准研究—中国标准化助力奖,个人奖(1)。

  (3)2007年,海洋创新成果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一等奖(4)。

  (4)2018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环境友好型海水水处理药剂研制与应用,一等奖(5)。

  (5)2006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千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二等奖(5)。

  (6)2011年,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T 23248-2009),二等奖(5)。

  (7)2013年,海洋科学技术奖—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成套技术与示范,二等奖(6)。

  (8)2001年,海洋创新成果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二等奖(8)。

  (9)201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GB/T 23248-2009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三等奖(4)。

  (10)2001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海水循环冷却术,集体奖。

  (11)2002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研究,三等集体奖。

  (12)2010年,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13000m2海水冷却塔技术研究与应用,三等集体奖。

  (13)2013年,国家能源科学技术进步奖—13000m2海水冷却塔研究与应用,二等集体奖。